2003年的十月,誉满神州的北京香山红叶终于泛红、泛黄地渐渐染变京城的西山,当层林尽染涂满首都的初秋,我来到了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那年,CSTC刚刚13周岁,还是成长中的童年时代。
一晃近20年的时光又过去了,当霜叶般的白发爬上我的额头,壮年的CSTC迎来了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日。此时此刻,我和其他CSTC人一样,感慨万千,心情澎湃,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我也说点心里话,向30周岁的CSTC表示祝贺。
第一个10年,我参与并见证了赛迪监理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先说一下“从无到有”。随着新世纪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技术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国家政策的适时出台造就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行业的诞生。
2003年10月初国庆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来到评测中心报到。当时,赛迪监理刚刚成立,正在“招兵买马”,从事监理业务人员也仅是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一个部门的规模,人员不足20人;时任中心的主要领导有柳纯录院长,分管监理业务的是黄子河副主任;主要监理项目有中石化加油站国内加油站点联网工程、国家工商总局多个信息化建设项目、山西兰花集团ERP项目等。
赛迪监理是伴随着信息化工程监理试点运行、政策完善和法规颁布成长起来的,各个重要节点的有关大事记有:
1995年,电子工业部发布了《电子工程建设监理规定(试行)》电子计〔1995〕243号),规定于1995年7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
2002年5月31日,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于2002年8月1日起在北京地区对信息化工程实行强制监理。同年,还有河南省、杭州市等省地也在如火如荼、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试点工作。
2002年8月5日,中办、国办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件中指出:“电子政务建设具体项目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审批,做好前期审议、可行性研究、采购招标、监理和验收工作。”
2002年9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2〕47号)中明确要求:“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承担单位实行资质认证。”
2002年11月28日,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信部信〔2002〕570号),明确提出2002年12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CSTC(赛迪监理)承接了信息产业部定点试点企业之一,探索服务模式,寻求市场发展。
当时,信息化工程监理的雏形正在形成,信息化监理服务正在嗷嗷待哺,有关试点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收集试点经验总结,收获成果、整理工作如火如荼,起步阶段监理业务的市场化拓展年度签单合同额也仅在几十万元到百万元左右。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在接受了业务培训和指导后,凭着近20年的软件开发经历和十余年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在上班后的第5天满怀着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热情,但也有些懵懵地赶赴国家工商总局,担任总局多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一职,当时的总监理工程师是信息化工程的老前辈、中心聘请的专家张英老师,确实有点将寡兵微的感觉。
2003年,信息系统监理行业还经历了四件大事,也是因为有了赛迪监理不同程度的参与,就此奠定了他的不同凡响、与众不同。
2003年3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信部信〔2003〕142号),详细规定了“双资”认证管理办法,明确于2003年4月1日起实施。
2003年7月,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印发《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申请和审批程序》的通知”(信计资〔2003〕007号),明确向全社会提出监理单位开展资质申请和审批工作的召唤。
2003年10月18日,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3〕39号),确立了在“信息系统”专业类中设定“信息系统监理师”资格,规定用人单位可按中级资格聘用,明确于2004年1月1日实施。
2004年5月,信息产业部联系发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评定条件(试行)》(信计资〔2004〕010号)和《关于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评审中设立临时资质的通知》(信计资〔2004〕010号),着手启动国家层面的信息系统监理企业的等级划定和资质认定工作。
当时的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监理分中心(赛迪监理)提出申报,经综合认定、考核,北京赛迪信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在2003年5月13日完成了工商注册,正式向社会提供市场化、专业化的监理咨询服务。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继续向信息产业部提交申报手续,2004年6月10日,赛迪监理获得国家认证机构首批认可的15家部级资质监理企业之一,进入了国内信息化工程监理的“萌芽期”。2012年10月8日又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甲级资质监理企业。
再说一下“从小到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成就了赛迪监理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事例是,赛迪监理参与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规范的标准化全过程。
2002年5月,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组建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发表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版)》中,明确提出研制“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项目,这也是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的起步之初。2002年8月29日,该项目研制工作组(EGS/WG4)成立,由国内21家成员单位、4家观察员单位组成,即时开始工作。经过1年多的研制,2003年10月9日完成《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 第一部分:总则》征求意见稿,并上报送审。期间经过多轮次的送审稿、报批稿的不断完善,终于在2005年2月18日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向全国发布,标准号为GB/T 19668.1-2005,定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之后的三年多时间,工作组又陆续补充5项专业化子项标准的研制工作,涉及通用布缆系统、电子设备机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工程和信息化工程安全等。2007年8月24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标准号延续到了GB/T 19668.2~6-2007,定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个事例是,赛迪监理成就了信息化工程监理历史上的“黄埔军校”。
2003年11月份,赛迪监理接受了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的委托,着手开展《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的编制工作,并由柳纯录院长担任主编。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终于在2005年3月通过清华大学出版社印刷向全国发行,并被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确定为信息系统监理师培训和国家软考的指定教材。之后,在长达十年多的时间里,赛迪监理通过在全国各地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了绝大多数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从业者,80%以上通过国家软考取得信息系统监理师执业资格认定的人员都接受过赛迪监理的培训,加上在全国各地众多人员在赛迪监理多多少少都实践过一段时间,所以那时的赛迪监理被业界称之为信息化工程监理的“黄埔军校”。
更要说的就是“从弱到强”。
按照“十五”期间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建设政务平台,整合信息资源,统一平台,统一标准,2003年开始启动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主要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重点展开。其中,“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一站”是指政府门户网站;“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十二金”,则是要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等十二个业务系统,又分为三类。一类是对加强监管、提高效率和推进公共服务起到核心作用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建设;第二类是增强政府收入能力、保证公共支出合理性的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含金卡)、金审等5个业务系统建设;第三类是保障社会秩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金质等5个业务系统建设。“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覆盖了我国电子政务亟须建设的各个方面,涉及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其特点各异,又相互渗透和交融,初步构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框架。
当时,赛迪监理陆续参与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海关总署等牵头组织的重点电子政务工程或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不仅巩固了赛迪监理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更在高标准、严要求和需求不断更新的压力下,促进了赛迪监理的发展。尤其是2005年以后,赛迪监理的营业收入从每年500、600万元开始,每年提升20%-40%,基本上是三年翻一番。赛迪监理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蹒跚学步孩童、再到可以大跨步地跑起来的少年。
回顾赛迪监理在2003年到2010年的历程,从开始承担国家工商总局信息化工程开始,又陆续不断地承接了国务院办公厅内网改造系统、中国政府网、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办公业务资源信息系统、金宏工程、金土工程、金农工程、金质工程等监理项目,奠定了其在国家十五期间“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电子政务项目监理的重要角色,也为后期继续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启动建设的金税三期工程、金盾工程、金关工程二期等大型国家政务工程铺垫了关键的作用。这期间,赛迪监理还承担了北京奥运会奥运村、志愿者管理、智能交通等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的子午工程、遥感卫星地面站网、航空遥感系统和资源三号卫星数据接收、数据处理和地面应用系统等工程的监理。与此同时,参与国家标准研制、主导全国信息系统监理师培训,并积极拓展市场空间,成就了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第二个10年,我看到了赛迪监理的突飞猛进、勇赶潮头、屹立群雄。
很快就进入了2010年。在这一年,CSTC实行全面绩效考核和管理,也是为了适应业务需要,这一年我开始担任赛迪监理总工程师,协助总经理开展整体技术规划、重大项目技术实施策略设计和指导、公司资质申报和管理等工作。
由于是刚刚开始接受绩效考核及管理,多数员工和部门还不适应,尤其是考核指标设计及计算中还有个别与监理业务特点不是很匹配的地方,大家应对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尽管如此,中心和公司领导仍然带领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克服困难,终于度过了开始的“困难期”,全体员工慢慢地适应了,也适时地调整了心态,考核机制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大家鼓舞了干劲,终于成就了“凤凰涅槃”搬的转变,度过了最艰苦、最艰难,也是最有成就的几年。
也是在这几年,赛迪监理积极夯实市场竞争力,做好内功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赛迪监理保持拥有国内同行业企业最全的资质,如ISO9001、ISO45001、ISO14001、ISO20000、ISO2700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从业人员中绝多数人都考取了国家注册信息系统监理师,也有人同时取得了国家注册设备监理师、国家注册咨询师等执业资格证书。所有的这些,都为赛迪监理的发展起到了坚实的推进作用。
2016年的秋天,赛迪监理开始酝酿绩效考核机制改革,准备施行GPS全面考核。在院领导、中心领导的亲切指导下,公司总经理管东升带领全体赛迪监理人,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协商、审定和必要的协调,终于在2017年初开始实行三年绩效改革试点工作,明确地提出了“足额上缴院里的,留够集体分配的,剩下的就是自己可以支配的”绩效考核目标。在这一动力驱使和鼓舞下,赛迪监理的全体员工干劲飞速增长,市场签单2017年完成5150万元、2018年完成6770万元、2019年完成8989万元,2020年市场签单争取突破一个亿。有了签单,相应的确认收入、回款和利润等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员工的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员工队伍稳定,幸福感显著提升。三年的改革试点实现了“企业经营业绩有较大提升的同时,员工们的收入也有极大的提升”,做到了企业发展了、员工也满意了。
2016年11月,遵照中共赛迪研究院党委的工作指示,赛迪监理与评测中心有关管理部门成立评测中心第二党支部。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工作中,赛迪监理在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担当起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坚决完成各项任务的责任。2019年3月,赛迪监理与赛迪评估、赛迪认证、赛迪设计、赛迪翻译和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心5家业务单位重组成立新的支部,继续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业务指导。
2020年的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反复地侵扰着神州大地。赛迪监理在2月份凭着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政治意识,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北京小汤山医院防疫改造、北京地坛医院防疫建设的艰巨任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与其他参建单位联合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为后来的北京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表现出了赛迪监理是一只有责任、有担当且富有战斗力的国有企业。
2020年3月,赛迪集团在赛迪监理三年绩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基础上,决定施行“事企分开”的深化改革,并全面推行GPS考核制度。2020年9月,院党委明确指示:赛迪监理单独组成党支部,继续高举评测中心第二党支部的红旗。
一个人的人生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仅有不到40年的时光。而一个人能够将自己工作年限一半的时间奉献给一个单位,足以见证他对这个集体的热爱,更证明了这个集体是值得热爱的。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路还很长,今后的发展空间还很远大,我们将紧跟CSTC发展、壮大的步伐,继续朝着灿烂的明天奋进。套用今年的一句流行语,赛迪监理加油!CSTC加油!大赛迪加油!!!
董贺伟
赛迪监理 总工程师
2003年10月入职评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