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4年“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正式发布,共有213份案例最终入选2024年“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2024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的通知》(工信厅消费函〔2024〕369号)正式印发,旨在初步构建品质至上、特色鲜明、产文融合的品牌体系,着力培育千件文化内涵丰富、全球认可度高的优质品牌,征集推广一批技术先进、成效显著、可复制易推广的“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打造一批国际一流消费品企业和特色品牌。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重点围绕应用场景、平台建设开展相关研究支撑。
从申报方向来看,面向精益管理的智能调度排产入选案例数量最多,为55个。面向透明消费的质量追溯管理、面向柔性化需求的智能产线入选案例数量分别为37个、33个。入选案例申报方向数量排行如下图所示。

近年来,各地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着力培育“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取得积极成效。江苏、河南、广东等地出台“数字三品”行动方案,安徽、辽宁、湖南等地对典型场景、标杆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山东、浙江、广东、江西等地开展“好品山东”“浙里制造供全球”“粤品粤好”“赣出精品”等专题活动,大力繁荣消费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从区域分布来看,江苏、福建、浙江、山东、安徽、广东入选案例数量均达到12个以上。江苏入选案例最多,达20个。入选案例数量前十名省份排行如下图所示。
“数字三品”应用场景案例征集主要面向智能家居、纺织服装、特色食品、智慧医药等重点行业,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大方向,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用户服务等关键环节,挖掘培育基于消费数据的智能仿真测款、柔性制造、数字营销等新模式新场景,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在消费品领域融合应用。

建立消费端和生产端数据链路,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流行趋势、挖掘消费需求。应用推广众包设计、协同设计、交互设计等新模式,以消费数据驱动产品研发设计与功能创新。
构建产品设计资源库、模型库、知识库,通过建模仿真和虚拟验证技术,快速完成概念和外观设计,生成测试样品。根据用户反馈调整优化,提升产品设计效率、原创设计能力及反向定制水平。
开发消费驱动型设计制造一体化平台,基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应用3D扫描、可视化量体技术实现产品量身定制。应用推广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众包众创等新模式,实现供需高效对接和精准交付。
基于订单、销售数据建立智能计划调度和排产优化模型,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动态响应,实时调整生产计划,合理优化产能库存和资源配置,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溯源体系,全面采集质量数据,形成质量管理数字化档案,实现产品源头追溯、一码到底、物流跟踪、责任认定和信用评价。
构建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物流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一体化体系,建立供应链智能分析模型,实现信息共享、风险预警、业务协同。应用推广“小单快反”等模式,实时响应消费需求和市场变化。
基于多元化需求,运用5G、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设备级、产线级数字映射和实时交互体系,实现生产单元模块化、可重构,生产工艺、流程快速调整,提升柔性制造水平和生产效率。
应用RFID、AR/VR等技术,构建无人零售、虚拟客服、虚拟试衣等购物新场景。构建线上线下数据资源交互能力,实现消费者到店、逛店、购买、交易、离店、售后服务全链路数字化。
面向数字营销网络,构建市场热点、客户偏好、消费趋势采集分析系统,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动态调整营销策略,开展国潮创新产品研发,形成自主品牌培育运营能力。
建设区域品牌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品牌培育咨询、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品牌联合体,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
下一步,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将重点支撑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消费品“三品”行动,在政策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在工信部的指导下,积极组织“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企业开展经验交流、供需对接、宣传推广活动,深入挖掘典型案例的创新点、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充分发挥典型企业引领作用。定期发布更新《“数字三品”应用场景优秀案例集》,分行业、分场景梳理“数字三品”典型产品图谱,开展消费品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能力评定等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联系人:
盛老师17600285289
王老师18910154850
2024年“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名单
(一)消费数据驱动产品设计创新

(二)智能仿真测款驱动新品孵化

(三)个性化定制驱动消费模式重塑

(四)面向精益管理的智能调度排产

(五)面向透明消费的质量追溯管理

(六)面向市场需求的敏捷供应链

(七)面向柔性化需求的智能产线

三、数字创品牌
(八)数字全域营销助力优质品牌推广

(九)国潮新品助力品牌价值提升

(十)数字服务供给助力区域名品打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