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3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申报工作。申报城市需重视消费品产业培育和政策引导,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消费品工业发展综合实力较强,特色优势产业鲜明,在稳增长、扩消费、惠民生方面表现突出,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方面示范效果明显。省级城市消费品工业发展基础较好,特色优势产业规模突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地级城市发展特色和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区域品牌建设成效突出;县级城市特色优势产业市场占比较高,重点培育企业发展较好。优先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开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2016—2020年认定示范城市评估工作同时启动。2016-2020年认定示范城市评估工作同时启动。
2016年-2022年,共创建6批79个城市入选“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分布在22个省份和3个计划单列市。其中,副省级城市5个,地级城市36个,县级城市38个。东部地区43个,中部地区19个,西部地区14个,东北地区3个。共有11个省份获评至少4个“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图1 2016-2022年各省示范城市数量排行榜
在79个示范城市中,县级城市与地级城市的获评数量相当,县级城市的占比为48%,略高于地级城市的46%。在2016-2020年获评的城市均为县级城市或地级城市。2022年新增获评5个副省级城市,分别为广州市、成都市、武汉市、青岛市、宁波市。

按照区域分部来看,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各有一个城市入选,分别为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吉林省通化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在西部地区中,西北地区共有2个示范城市入选,西南地区共有3个省、1个直辖市的示范城市入选,西部地区示范城市最多的四川省已入选7个城市。中部地区的河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分别有4个示范城市入选,湖北省有3个示范城市入选,中部地区的示范城市数量占所有示范城市的近四分之一。东部地区入选的示范城市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在所有示范城市占比达54%。入选城市数量前3名的江苏省、山东省和浙江省均属于东部地区。
2022年,39个城市获得“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称号。其中,副省级城市5个,地级城市16个,县级城市18个,分别占比13%、41%、46%。在参与申报的城市中,地级城市和县级城市数量相当,县级城市的获评数量略高与地级城市。副省级城市的消费品工业基础普遍较好,虽然数量较少,但获评率较高。

2022年获评的39个“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分布在19个省份,包括2个直辖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其中,东部地区20个,中部地区6个,西部地区11个,东北地区2个。
2022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城市的特色优势产业由申报城市自行填写,再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产业类别,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的消费品工业经济指标确定特色优势产业所属的行业类别。申报城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均属于制造业门类,39家城市最终确定了19个产业类别,主要包括9个大类、9个中类及1个小类。
在2022年获评的39个示范城市中,以纺织服装、服饰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的地方有12个,以食品制造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的地方有10个,以医药制造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的地方有9个。
表12022年示范城市特色优势产业列表
“三品”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消费品工业传统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市场环境显著优化,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消费升级的适应能力显著增强。增品种方面,全国消费品研发设计效率年均增长6.4%,新产品年开发数量从7.8万件增长至18.7万件,新产品年销售收入从年2.7万亿元增长至4万亿元。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发布655项升级和创新消费品、350个流行纤维品种以及299项老年用品。
提品质方面,大宗日常消费品抽检合格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8.3%,婴配乳粉质量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超过99.5%,85%的国产婴配乳粉企业接入质量追溯体系。加快推进婴童用品、玩具、防疫产品等社会关注度高的消费品质量提升,完成行业标准立项450项,发布398项。
创品牌方面,国产品牌在高端产品领域与外资品牌的差距正逐步缩小,13家消费品企业进入“世界品牌500强”。
蒙牛、伊利连续6年入选全球乳业十强,海尔、美的等连年位居全球家电第一阵营。全国网络零售前50位品牌中,32个国产品牌上榜,消费品工业品牌占22个。在短视频、直播等电商新模式下,大量消费品领域的小品牌获得了全新的低成本、高效率传播途径。
下一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的指导和总体要求下,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将做好“三品”战略示范城市、“三品”全国行、数字化助力“三品”典型场景等支撑研究工作,开展宣贯培训等活动,为地区和企业创新实践提供科学指引。充分挖掘行业共性问题,积极推动相关标准制定,发布行业指数和研究成果。建设“三品”公共服务平台的同时,联合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挖掘和培育一批示范带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和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地方和企业提供研究咨询、评估评价、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
联系人:赵老师 18618133012
宋老师156110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