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院士
倪光南,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倪光南院士作为外部设备插件组长参与的119机研制项目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1984年初组织课题组研发出了汉字处理产品,当年11月应邀出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总工程师,在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15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01、新基建将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力,《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为新基建保驾护航
倪光南院士认为,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网信领域总体技术和产业的水平在世界上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短板”主要是在芯片和基础软件(包括OS和工业软件等),“长版”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方面。今后新基建对数字经济发展将有重大贡献,其规模将达到几十万亿元。在“新基建”所指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的三个方面中,尤以5G 、特高压 、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大数据中心 、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的七大领域中的投资带动量巨大。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出台则为新基建确定了保障网络安全的正确方向。
倪光南院士认为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是历史使命,他认为,信息技术体系是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的,而它们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能依靠自主创新予以突破。
02、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是一般规律,对数字经济更为重要。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资源,倪院士认为,中国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占比较大)数量可能会走在世界前列,这是今后中国发展的巨大动力。
03、软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软件领域,软件产业有基础性、战略性,软件技术和软件人才有通用性、带动性。
软件技术已渗透到几乎所有信息技术之中,软件人才在网信领域的高技术企业中,比重可达八成左右,我国发展软件业的有利条件:丰富的人才资源、很大的软件产业、巨大的内需市场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相关部门已经进行重大工程的建设,加速我国软件领域“卡脖子”问题。
04、开源软件和开源芯片将成为发展趋势
开源软件已成为软件业的主流,虽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开源软件和专有软件将会长期并存,但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开源软件的发展甚至更快,主要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其服务基本上都基于开源软件平台。
倪院士对开源芯片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他认为未来RISC-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从而在CPU领域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