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立足点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同时,对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优化设施管理、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既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创新发展、供给适配、政策融合等需要强化提升、补足短板等众多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求是》杂志撰文中提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我们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面临形势和使命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下真功夫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好、见实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打造国家一流高端智库,坚定不移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推动工业和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立足于工业化和信息化领域,提供专业权威的覆盖产品、服务、体系的认证服务,加快推动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规范运行水平和社会公信力,以新发展理念全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以高质量认证服务新型工业化”主题活动月以服务推动新型工业化为根本宗旨,传递新理念,运用新科技,并且注重经验总结,提出中国方案,带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活动月期间,通过政策宣贯、专家讲座、技术研讨、现场交流、优秀案例推荐等多种形式,为行业搭建交流平台。
8月26日上午,低空域高速物流产业联盟筹备工作会在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顺利召开。会议议定发起成立“低空域高速物流产业联盟”(以下简称低空产业联盟),设立专家委员会和秘书机构,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总工程师陈渌萍受邀成为专家委员会委员,本次会议主旨为共同策划发起拟定《低空域高速物流应用与监测体系标准》,讨论地方应用实施试点基地的建设规划。同时,为构建高质量基础设施,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提供助力,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将依据此标准围绕质量基础设施开展检测认证服务。
低空开放是经济发展加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一是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二是能够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新手段。三是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低空经济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立体性特征,在当前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由“平面”向“立体”模式转变,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2023年注定是低空域高速物流的发展元年,国家将持续推进短途运输、应急救援、无人机物流试点,120米以下低空域因其可达性较好、特色性突出、融合性强等特点,成为立体综合交通网的重要组成。低空产业联盟响应市场积极行动,率先在山区丘陵、大江大湖、海岛边陲建立示范基地,构建区域“百村千寨” 应用点位,推动低空域公共航路的规划建设与安全运营。
为有效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8月3日,工信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要求制定一批应用带动的新标准,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产业联盟各相关单位共同策划,议定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导发起《低空域高速物流应用与监测体系标准》。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积极探索低空域高速物流产业领域检测认证服务,完善低空域高速物流产业应用相关的检测认证体系,增强企业质量发展和品牌发展能力,增强低空域高速物流产业质量竞争力,提高低空域高速物流产业规范运行水平,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低空域高速物流产业联盟简介:
为响应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物联网提升发挥现代物流畅通经济循环作用,依据国家管理部门关于低空域管理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相关条例规范,由地空指挥控制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技术、交通运输、物流产业、检测服务、专项管理以及地方产业应用实体联合发起建设“低空域高速物流产业联盟”。低空域高速物流产业联盟以低空域市场应用为方向,以地方经济产业为依托,以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为支撑,服务于三产多业融合物流,服务于城乡一体化物流, 服务于常急结合安全保障物流;推动在山区丘陵、大江大湖、海岛边陲建立应用示范基地;完善低空产业应用相关体系标准的建设,强化低空经济的服务功能和能力,创新低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促进航空器制造业、智慧物流产业、飞行服务体系、安全保障应用以及创立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孵化出大量专精特新的独角兽企业。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芯片、航空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技术优势,打造低空高速物流网络化、协同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全球化高水平创新产业,为形成一个面向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新兴产业做出切实的贡献。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的核心成员,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创立于 1990 年,是中国最早从事民口和军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心打造出专业品牌“中国赛迪认证”,在认证服务、技术研发、权威资质、行业资源、质量数据、专业团队、典型案例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拥有国际组织联盟会员资格和国际认证人员资质。其品牌下设有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认证、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DSMM)认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认证、智能网联汽车认证、电子信息通信认证、医疗软件产品认证、双碳认证、数据合规管理体系认证、ISO 三体系认证等10大门类20余项认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