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周年征文】签个名字的感觉——朱璇

2020-10-29

今年,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迎来了三十岁生日。这三十年,是勇闯江湖、开疆拓土的三十年;这三十年,是自我超越、风雨兼程的三十年。三十年前,我们的前辈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创建了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三十年来,一代代评测人同呼吸、共命运,锐意进取、不懈努力,为中国软件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正是他们的执着坚守、真诚投入、无悔付出,凭借艰苦奋斗的精神,评测中心不仅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而且像参天大树般枝叶繁茂、开花结果,不断谱写出评测中心的新篇章。新一代评测人正成为评测中心的中坚力量,希望全体员工能够传承好、把握好接力棒,推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赛迪研究院副院长 黄子河

中心搬到赛迪大厦上班后,我是来报到的第一个新员工。来了第一件事肯定是做测试啦,对着计算机,一半时间用来测试,一半时间用来写报告写过程文档。评判报告能不能通过的是严厉的黄总和虽然不太严厉但同样严格的何主任。每份打印得整整齐齐的报告都会被画成大花脸,特别是结论页,我的语文一定是体育老师教的,没有几个回合怎么也达不到要求。

软件测试报告真是麻烦,软件功能各不相同,看似都规定好了的模板居然大段大段都得重新写,感觉做测试都轻车熟路了写报告却还写不明白,总是被黄总问得哑口无言,被何主任若干个叹号惊得不知所措!

终于发现其实写报告就要把自己测了什么、结果是什么如实表达出来,让看报告的人不用听你解释就能看懂,这么简单的道理居然用了很久才整明白。渐渐地报告被打回的次数减少了,偶尔可以一次通过了。报告信息页,测试人员是我,批准人员是何主任,何主任用蓝黑色钢笔签出来的名字真是好看呢。

进步体现在后来我可以签中间那个审核人员的格子了。别人的报告挺有看头,见识了一万种表达实现某个功能要求、达到某项性能指标的方式。报告居然有自己的个性:男生倾向于发现重要问题,女生倾向于发现更多问题;有人从第二个经手的报告起就不再犯低级错误,有人写了几年同一类的报告还是乱成一锅;从错别字的分布能看出用的输入法是五笔还是拼音,从排版错误能看出用的是哪个WORD版本。最头疼是软件都没见过要看懂报告还得挑出毛病,直到有一天发现何主任找了各种性能测试的资料在研究,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太不注重学习导致能力恐慌了。

忽然一天何主任退休了,莫名其妙自己的名字要出现在批准人员那一格了。外审老师的提问更像是教学大纲,确认和验证的区别,检测和检验的关系,批准报告的关注重点……忽然觉得自己又不会看报告了。有时一天面对上百份要签字的报告,默默原谅自己漏签一两份的错误。为了反复多次不能修改通过的报告,居然把很努力的小萌新说哭了。

某天兄弟单位的友人对着实验室授权表惊呼:哇,你是全项签字人!才发现很多实验室签字人只负责一个具体领域。这可没什么值得自豪的,说明当时实验室的能力领域有限。果然没过多久,实验室扩项了更多的能力,我也就不再是十项全能了。

随着分工的细化,OA流程里签字人后面又多了新的节点,我被监督了。反倒更踏实了,既可以从被后续流程退回的报告里学到新的东西,又能感受到有更强大的力量在共同维护报告的质量。

每一个在报告上签下的名字都是一份郑重的承诺,都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签个名字,不亦乐乎!

朱璇
中国评测副总工
2001年7月加入评测中心

334938160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