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开启央国企数据资产化路径
2024年年底,财政部印发《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025年初至2026年底,有关中央部门、中央企业、地方财政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围绕数据资产台账编制、登记、授权运营、收益分配、交易流通等重点环节,试点探索有效的数据资产管理模式,完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试点打造数据资产应用标杆和典型案例,规范流程,形成工作指引。
《方案》根据《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旨在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探索可行路径,积累实践经验,为我国数据资产化进程奠定坚实基础。这一举措标志着数据资产从“无形资源”向“有形资产”转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央国企数据资产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撑。通过试点探索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入表路径,数据将逐步实现可计量、可交易,成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DCMM是央国企数据资产化能力建设重要指引之一
《方案》的出台为央国企数据资产化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在此背景下,赛迪评估DCMM研究工作组基于长期以来开展数字政府建设、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的研究基础,充分发挥500余家企业贯标实践的经验优势,提出了央国企数据资产化建设路径,为探索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数据资产管理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工作组认为,央国企数据资产化主要包括数据资源盘点、数据资源确权、数据资产管理、数据产品开发、数据资产评估五个关键环节,通过资产入表(入股/融资/信托交易)实现价值化,最终为数据资本化奠定基础。其中,数据资产管理作为核心环节之一,针对有价值潜力的数据资源,进行数据治理和资产化管理,建设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体系,在保障安全、合规的基础上,确保有价值的数据资源能够被维持在必要的质量水平,是实现资产化目标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以下简称DCMM)是有效的方法和指引之一。

数据资产化路径图
三、DCMM推动央国企数据资产化能力建设及价值创造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是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联合权威机构共同制定的国家级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标准。其核心能力域涵盖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架构、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应用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管理能力提升参考框架。央国企通过DCMM的评估和培训,可以加强企业内部技术人员、业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数据资产意识,提升相关从业者的技能;能够有利于系统性识别数据管理能力短板、规划改进路径;帮助理清数据管理、应用建设的思路和框架,规范和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显著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对于先行先试的央国企试点单位来说,更容易形成有效经验,供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基础能力方面。DCMM评估通过八大能力域的科学评估与改进建议,实现数据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一是指导建立更合理的数据发展战略、数据治理组织、数据治理制度,为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组织保障;二是构建数据标准规范、数据质量需求以及数据质量提升模型,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为数据资产入表提供可靠高质量支撑;三是建立数据安全分级授权机制,确保数据在授权运营中的安全可控。
价值创造方面。央国企通常涉及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如能源、交通、金融等,积累了海量的重要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在治理基础、应用场景、政策支持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更加需要通过有效的治理框架、专业第三方的以评促建,帮助其发挥优势实现数据资产化目标。数据分析中,DCMM评估鼓励通过深度数据分析挖掘,精准洞察市场需求,提供决策依据,使企业决策更科学高效。数据应用上,DCMM评估能够推动数据治理成果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开发新数据产品和服务,进一步释放数据资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