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政府网站也能被“克隆”?需亮真招出猛招让仿冒网站无处遁形

2024-11-25

仿冒政府网站现象受到广泛关注,且耗费时间短、成本极低。

近日,媒体报道称一个名为“湖北省人事人才服务网(hbribzgov.cn)”的网站通过模仿政府网站风格,发布了大量湖北省人社政策信息,且网站具备职称查询功能。但点击网站底部的“党政机关”标识,却无法查看主办单位、机构职能等信息,且网站无备案信息,进一步查询得知,该网站服务器地址在新加坡。湖北省人社厅工作人员已明确表示,本厅从未开设过“湖北省人事人才服务网”,目前,相关部门已将该网站报由省委网信办进行调查处理。同样在今年8月份,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表声明,提到有不法分子仿冒其门户网站部分页面,误导公众并扰乱网络秩序,提醒各单位和个人提高警惕,认真鉴别,谨防上当受骗。

据央视网报道,很多冒充政府部门发布信息的骗局背后,都存在一个与官方网站仿真度极高的网站或App,而克隆一个网站的平均时间只需大约半小时左右,克隆费用仅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假冒政府网站如何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媒体报道称,仅需一张营业执照,甚至无需提供任何个人身份信息,也无需进行备案,即可根据客户需求制作违规网站。由于“克隆”网站的技术门槛和成本极低,导致许多不法商家能够轻易创建仿冒网站进行非法牟利。

仿冒网站消极影响大,需加大打击力度

“克隆”政府网站并盗用其名称、盗取个人信息、违规提供虚假认定证书查询、发布大量虚假信息等行为,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了更好地打击隐匿于网络上的“套牌”政府网站,维护政府公信力,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技术赋能,精准识别。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筛查等先进技术,赋能精准监督,构建高效的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对仿冒网站的动态感知和实时识别。

强力打击,协同治理。进一步加强打击力度,统筹网信、工信、公安等多部门常态化协作体系,建立假冒网站快速发现、确认、处置机制,并对相关山寨网站及运营者进行通报,形成震慑作用。

主动担责,辨伪清源。推动搜索引擎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完善搜索算法、优化网站推荐机制,落实好信息审核、内容筛选和把关监督责任,对仿冒政府网站做好警示。

加强宣传,共筑防线。深化政府网站宣传推广工作,明确仿冒网站的危害,普及鉴别政府网站官方标识知识,提高公众对仿冒网站的甄别能力,同时引导并鼓励公众积极举报违规网站,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技术严审、多部门协同集中打击、搜索引擎主动担责,再加上持续向公众普及辨识政府网站的基础知识,相信会形成强大合力,让仿冒政府网站无处遁形。

334938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