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3月20日上午,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集成电路与可靠性研究测评事业部主办的“量子科技研讨会”在赛迪产业园召开。研讨会邀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唐光明研究员,为集成电路与可靠性研究测评事业部全体成员做了“浅谈量子计算机”的专题报告。

唐光明研究员从量子计算机概述、量子基础、量子电路、量子算法、量子退火、物理实现、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对量子计算机进行了探讨。他指出,量子计算机目前仍处在研究阶段,主流实现量子计算的方式是超导量子电路和光学量子计算,其他方式也有具有探索研究价值。目前已实现多(物理)比特制备、操控和测量,可以用于量子模拟,但量子逻辑比特目前尚未实现;单发非破坏性测量是量子纠错的前提,也是实现量子逻辑比特的前提。

在研讨环节,针对量子计算机短期内可能的落地方式问题,唐光明研究员指出,短期内可能仍以量子技术解决特定问题为主,形成量子与经典计算机混合落地方案。针对量子技术在异构计算架构或专用加速芯片领域的应用潜力问题,唐光明研究员指出以后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可能是“量子+经典”的异构模式,量子计算用于解决特定问题,经典计算解决通用计算问题,但目前局限于材料、制冷、体积、低温-室温互连等原因的限制,尚无法直接与传统的加速芯片共同在芯片级和板卡级构成数据中心或计算中心,有望以独立计算节点的形式进行部署。
下一步,集成电路与可靠性研究测评事业部将利用已有计算硬件资源以及软硬件测评设备环境,持续深耕量子科技相关测评工作,积极筹备前瞻性技术研究、专项申报、合作共享,提前占位布局,为我国在全球量子科技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